发布时间2025-05-16 08:57:13 来源:小编 阅读次数:次
“聚焦改善学生身心素质◆◆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,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★■★■★,切实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,赋能新学期,助力新成长。★★◆”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■■◆■,这些举措是给中小学生准备的新学期礼物,希望孩子们在新学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,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。此次出台文件也体现出北京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改革理念,学校教育各项工作都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,都要把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■★◆。
春季新学期开学当日,北京市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“体育八条◆★◆◆”)。通过打造“能出汗的体育课”、大力开展学生“班级赛★★★◆◆■”★■■★★◆、科学精准提升学生体质等八条举措,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,构建以运动、卫生、心理、营养为一体的“大健康”教育格局★■◆,将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全员■◆◆★■、全方位、全过程育人体系。
近年来■★◆★■,北京市引导学校广泛开展体育班级赛行动,建立了市◆★■◆◆、区、校、班四级校园体育联赛机制■◆,促进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、常态化★◆、品牌化。而此次◆■“体育八条★■■”的一大亮点,就是首次在北京中小学全面部署全员参与、全过程参与的“班级赛”。
“体育八条■◆◆■”提出学校每学期要以班级为单位■■★,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◆◆★、内容丰富的班级联赛,小学每班不少于5场◆★◆■,初中不少于4场,高中不少于3场■★◆■★◆,比赛项目可由学校因地制宜设计安排◆★★。校园足球■◆★■★★、篮球◆★、排球特色学校则组织学生开展相应■◆★◆★“三大球”班级联赛,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场。
“体育八条”还要求学校进行课内★◆★、课间、课后服务一体化设计★■★■■◆,需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,组织学生开展球类、跳绳、踢毽、跳皮筋等不少于10个项目的轮换活动★■■★◆◆,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。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■★,体育活动时长和活动效果离不开家校社协同,加强体教融合◆★◆★★■,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,让体育课从“外在要求”转变为孩子的“内在需求”。
“学校体育最重要的属性就是面向人人、惠及人人★■,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。”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◆◆★◆,“经过研究,我们发现‘班级赛’是学生参与并感受体育乐趣最好的形式。它不仅普及面大,还能很好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■◆★,还可以教会学生敬畏规则★★,尊重裁判,尊重对手,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。老师们也要把‘班级赛’当作一个重要的教育阵地,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去赢★★★,更要教会学生怎么面对失败,如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★■★★◆■。◆■◆■”
除了进一步强调学校体育课时要求外★★,“体育八条”在体育课的内容上提出了新要求■◆■◆★★,包括小学◆■、初中要将◆■◆“三大球”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,高中要开设“三大球◆◆”模块教学。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活动,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应将冰雪内容列入体育课开展教学★★■■。
记者发现,打造“能出汗的体育课”是此次“体育八条”要求落实的重点★★。北京市要求全市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■■,高中每周3节到5节体育课,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。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。在体育课的实施过程中,“体育八条◆■★◆■★”明确要求强化运动负荷监测★★★◆◆■,杜绝“说教课”和◆■“不出汗◆◆”的体育课,防止教学内容碎片化★★■★◆■、随意性★◆■★。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,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,杜绝“阴阳课表”■■。
据了解◆★★■★,北京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持续改善的趋势。2021年至2024年■◆,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逐年递增。北京还将整合学生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和体检数据进行分析、比对,通过大数据★◆◆◆■、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,建立学生线上★■◆★★★“健康师◆★■◆■■”辅助机制,帮助家长动态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,引导家校合作◆■◆■,科学指导学生有效开展体育锻炼。